top
凯发k8国际 > 凯发k8国际 > 智库头条 > 正文

当年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现在到了养老的时候了|丁克家庭-凯发k8国际

智库头条 华商网 2020-10-28 09:15:40
[摘要]丁克家庭多了,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会出现中断,婚姻稳固度降低,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而这些不要孩子的人老了,面临的养老问题也比传统家庭更复杂。

生孩子防老的观念现在已经没那么根深蒂固了。

苦口婆心劝婚劝育的父母说:“你现在不赶紧结婚生孩子,等你老了不能动的时候我看谁管你!”“不能动的时候?那我就不动了呗。”

当然这是段子。这么回嘴可能要挨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放开二胎政策下,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6%。

2019年出生率降至10.48‰,创1949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降至1.52。生育意愿大幅降低,有分析将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作为原因之一。

丁克家庭≠失独家庭、无子女家庭

事实上,丁克家庭被诟病已成常态。

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丁克家庭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追捧和效仿后,围绕丁克家庭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围绕“首批丁克家庭即将老去,他们该如何养老?”的话题屡屡出现,对于丁克家庭养老问题的讨论在知乎平台上持续受到关注。

丁克,原指代夫妻双方均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

这和我们一般说的失独家庭或丧失生育能力的家庭不同。

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各大城市中丁克家庭数量稳步上升,最初丁克家庭多属于夫妻双方文化程度都较高的家庭。

成为“丁克”的家庭,一种是自我选择,一种是受身体因素或其他因素而做出的被迫选择。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性别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对深圳户籍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后发现:深圳户籍家庭仍属传统稳定型,“单亲家庭”和“单身家庭”只占0.8%,但不要孩子、仅由夫妻二人组成的“丁克”家庭所占比例却高达10%左右,并且还呈继续上升的势头,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这些家庭夫妻双方大多知识层次较高。

20~30年过去了,当初选择了“丁克”的家庭如何应对养老的问题?

丁克不后悔,经济宽裕能养老 ,生病缺的是人手(知乎网友:好男不跟女斗)

双方今年都50岁,结婚28年了。成为丁克族纯属无奈。有机会领养孩子时,双方年龄都大了身体也不好。

做丁克没有后悔。因为夫妻双方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深知在养育和教导孩子方面,家长要付出太多太多。

我们的家庭在经济上比较宽裕。我和爱人都是教师,工资在本地不算低,且稳定,大家都很羡慕我们。虽说我们俩的身体都不好,但并没有因为看病没钱而犯难,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医保投入力度,我家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丁克家庭在精神上更要相互取暖。因为我俩的身体都不好,所以更加理解身体不好的难处,因此更容易体会对方的感受!所以我们更懂得相依为命,相互搀扶,说不上相濡以沫,但的确是相互取暖。

但也有一些问题。一是觉得家里太冷清了。二是一旦有事的时候,能帮得上忙的人太少了。最近我和爱人都病了,只能麻烦亲戚帮忙。

早做准备

中年开始为养老做准备,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id7080后)

目前40 ,丁克家庭。已经过了没孩子的焦虑悲观期。没有孩子,时间和经济上都相对自由一些。反复告诉自己,人生从此要全部依靠自己,会有压力感,在知识学习(专业、投资、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学习)、饮食养生、健身锻炼、兴趣爱好等等方面互相鼓励和学习,在这种携手成长过程中,反而两个人的感情在逐步稳固。从中年就开始为养老做准备了,在资金、健康、心理等方方面面都在做准备。

要有足够养老的资金,要有除了养老保险之外的收入,保障晚年的生活。这个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某些不必要的开销要省下来,学习投资知识,争取不要被骗,尤其是晚年被各种陷阱欺骗。有人以为学习理财投资是为了赚钱,我倒觉得好好的学习投资知识,首先是为了不被骗和不亏钱。

另外一定要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经常健身。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保持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互相交流。

养老靠自己

被动丁克家庭, 养老不指望孩子,五十岁如果还健康就去领养孤儿(知乎:匿名用户)

70初,算是半被动丁克吧,老婆有血液问题,我不敢让她冒一点风险。

现在财务状况是同龄人里最好的,主要是买房上车早,自住收租都有,存款也很多,夫妻二人世界不错,老婆偶尔还是遗憾一下,但是也就是遗憾一下。

儿孙绕膝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同龄人里有两家丧子的,一个是车祸,一个不知道什么病,很意外的是,孩子的事情办了以后都离婚了。

丁克毕竟是从没开始,不管怎么说还是比突然丧子有个缓冲期吧,车祸的那个同事前一周还焦头烂额地愁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考大学可怎么办,后一周整个人都老了十岁。已经一年多了,还没缓过来,平时有孩子的人聚会他不再去了。

扯回来,丁克也不是不能掉头,我们俩都琢磨着要是五十岁还很健康也确实还想要,有缘分的话,那就去收养个孤儿,可能是几岁或者十几岁那种,压力也不大,亲不亲看感情不看血缘,反正我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染色体要传下去,老婆更怕她生的孩子遗传她的毛病。

养老什么的问题,真的别指望孩子了,我的圈子里的老哥们儿家底基本都快被孩子抽空了,尤其是儿子,我一个前辈,五十好几,为了儿子买房,天天去给人家拉小黄车,大冷天也是一样,前几天住院还是我们几个轮流去看的,儿子在外地也没回来,孝顺不孝顺真的看感情不看血缘。

专家观点:丁克不会成为主流,“丁克”不代表中国家庭的发展方向,为养老做的准备可能会更早

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从1989年开始关注“丁克”现象。她认为丁克家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有大批人群自愿不生育,并且呈愈来愈多的趋势。而在中国,五分之四的人口生活在农业社会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行为规范又是特别地强大、整齐划一,人们无形中沿袭了几千年来传宗接代的思想,从未意识到要选择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一些都市化、工业化地区,个人的选择空间多了,出现了一批与中国传统观念相距甚远的自愿不育者人群。他们以个人现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现代意识。

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统计数据显示,丁克家庭的持续上升对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出现中断;丁克家庭使婚姻稳固度降低;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青年人口的降低和老年人口的增长可能使该地区提前迈入老龄化。

但丁克家庭是家庭形式在现代化条件下的一种变化,并不代表中国家庭的发展方向,只是适应了一部分人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需要而产生。

相较之下,丁克家庭的养老问题,与丁克家庭的结构构成有直接关系。选择丁克的家庭(非被动选择丁克家庭)多具有一些特征:常见于发达城市、夫妻双方的文化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热衷旅游、高智商人群。

一部分丁克家庭要比大多数的传统家庭更早做养老的准备。但丁克家庭除了要主动承担迟暮之年的各种风险和承担年老时的孤独感外,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会加剧家庭解体,带来养老新的问题。

当丁克家庭中的一方后悔,就有可能导致夫妻不睦、离婚、婚外情或再婚后生育等衍生现象,而很多女性可能已经丧失了最佳生育期,给生育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丁克家庭的养老,比传统家庭更需要未雨绸缪。

编辑:魏微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银发“老来燃”:追逐潮流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表达看法
网站地图